鸡传染性鼻炎

2016-06-23 来源: 教学部

本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胀和打喷嚏。

一、病原学

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gallinarum)呈多形性。在初分离时为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小球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24小时的培养物,菌体为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为0.40.8μm×1.03.0μm,并有成丝的倾向。培养4860h后发生退化,出现碎片和不规则的形态,此时将其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可恢复典型的杆状或球杆状状态。

本菌为兼性厌氧,在含10%的大气条件下生长较好。对营养的需求较高,早期的报告认为既需要X因子[氯高铁血红素(hemin],也需要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但是,近来的分离菌株已证明只需要V因子。鲜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可满足本菌的营养需求。经24h培养后,在琼脂表面形成细小、柔嫩、透明的针尖状小菌落,不溶血。本菌可在血琼脂平板每周继代移植保存,但多在3040次继代移植后失去毒力。有些细菌,如葡萄球菌在生长过程中可排出V因子。因此,副鸡嗜血杆菌在葡萄球菌菌落附近可长出一种卫星菌落。若把副鸡嗜血杆菌均匀涂布在2%示胨琼脂平板上,再用葡萄球菌作一直线接种,则在接种线的这缘有副鸡嗜血杆菌生长,这可作为一种简单的初步鉴定。若用含5%10%鸡血清的糖发酵管,可测定本菌的生化特性。

本菌的抵抗力很弱,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时能存活两周,在自然环境中数小时即死。对热及消毒药也很敏感,在45存活不过6min在真空冻干条件下可以保存10年。

二、流行病学

本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老龄鸡感染较为严重。7d的雏鸡,以鼻腔内人工接种病菌常可发生本病,而34d的雏鸡则稍有抵抗力。4周龄至3年的鸡易感,但有个体的差异性。人工感染48周龄小鸡有90%出现典型的症状。13周龄和大些的鸡则100%感染。在较老的鸡中,潜伏期较短,而病程长。

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而慢性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鸡群中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其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传染,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

雉鸡、珠鸡、鹌鹑偶然也能发病,但病的性质与鸡不同,具有毒性反应。

本病的发生与一些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诱因密切有关。如鸡群拥挤,不同年龄的鸡混群饲养,通风不良,鸡舍内闷热,氨气浓度大,或鸡舍寒冷潮湿,缺乏维生素A,受寄生虫侵袭等都能促使鸡群严重发病。鸡群接种禽痘疫苗引起的全身反应,也常常是传染性鼻炎的诱因。本病多发于冬秋两季,这可能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有关。

三、临床症状

病的损害在鼻腔和鼻窦发生炎症者常仅表现鼻腔流稀薄清液,常不令人注意。一般常见症状为鼻孔先流出清液以后转为浆液黏性分泌物,有时打喷嚏。脸肿胀或显示水肿,眼结膜炎、眼睑肿胀。食欲及饮水减少,或有下痢,体重减轻。病鸡精神沉郁,面部浮肿,缩头,呆立。仔鸡生长不良,成年母鸡产卵减少;公鸡肉髯常见肿大。如炎症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呼吸困难,病鸡常摇头欲将呼吸道内的黏液排出,并有罗音。咽喉亦可积有分泌物的凝块。最后常窒息而死。

四、病理变化

本病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较低,尤其是在流行的早、中期鸡群很少有死鸡出现。但在鸡群恢复阶段,死淘增加,但不见死亡高峰。这部分死淘鸡多属继发感染所致。病理剖检变化也比较复杂多样,有的死鸡具有一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有的鸡则兼有23种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具体说在本病流行中由于继发症致死的鸡中常见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病死鸡多瘦弱,不产蛋。

育成鸡发病死亡较少,流行后期死淘鸡不及产蛋鸡群多。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大量黏液,窦内有渗出物凝块,后成为干酪样坏死物。常见卡他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胀。脸部及肉髯皮下水肿。严重时可见气管黏膜炎症,偶有肺炎及气囊炎。

五、诊断措施

本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慢性鸡霍乱、禽痘、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的症状相类似,故仅从临诊上来诊断本病有一定困难。此外,传染性鼻炎常有并发感染,在诊断时必须考虑到其他细菌或病毒并发感染的可能性。如群内死亡率高,病期延长时,则更须考虑有混合感染的因素,须进一步作出鉴别诊断。

六、防治措施

鉴于本病发生常由于外界不良因素而诱发,因此平时养鸡场在饲养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鸡舍内氨气含量过大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代次的种鸡群,鸡群数量少,密度小,寒冷季节舍内温度低,为了保温门窗关得太严,造成通风不良。为此应安装供暖设备和自动控制通风装置,可明显降低鸡舍内氨气的浓度。

(二)寒冷季节气候干燥,舍内空气污浊,尘土飞扬。应通过带鸡消毒降落空气中的粉尘,净化空气,对防治本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饲料、饮水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饮水用具的清洗消毒和饮用水的消毒是防病的经常性措施。

(四)人员流动是病原重要的机械携带者和传播者,鸡场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更衣、洗澡、换鞋等防疫制度。因工作需要而必须多个人员入舍时,当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带鸡消毒。

(五)鸡舍尤其是病鸡舍是个大污染场所,因此必须十分注意鸡舍的清洗和消毒。对周转后的空闲鸡舍应严格按照一清:即彻底清除鸡舍内粪便和其他污物;二冲:清扫后的鸡舍用高压自来水彻底冲洗;三烧:冲洗后晾干的鸡舍用火焰消毒器喷烧鸡舍地面、底网、隔网、墙壁及残留杂物;四喷:火焰消毒后再用2%火碱溶液或0.3%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喷洒消毒;五熏蒸:完成上述四项工作后,用福尔马林按每立方米42ml,对鸡舍进行熏蒸消毒,鸡舍密闭2448h,然后闲置2周。进鸡前采用同样方法再熏蒸一次。经检验合格后才可进入新鸡群。

鸡舍外环境的消毒以及清除杂草、污物的工作也不容忽视。因此综合防治是防止本病发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本病防治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免疫接种。据报道,中国兽药监察所等单位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分别研制成功了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通过实验室和区域试验证明本菌苗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群应用是安全的,对鸡群生产性能无影响。不论是本病安全区还是疫区的鸡群免疫后均能获得满意效果。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一般是在鸡只2530日龄时进行首免,120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可保护整个产蛋期。仅在中鸡时进行免疫,免疫期为6个月。

七、治疗措施

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具体使用时应参照药物说明书。如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血中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此时可考虑用抗生素采取注射的办法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一般选用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合并应用。红霉素、土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常用治疗药物。总之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关键是给药方法能否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药物剂量,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经实验和现场应用对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根据本地区情况可自行选用。

相关新闻